杰出校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杰出校友 > 正文

曾雨音

2016年11月01日 15:54  点击:[]

福建省第一届音乐家协会主席的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曾雨音。

雨音先生1909104日(农历821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万安区涂潭村。原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副系主任。自幼喜爱音乐与美术,曾自学椰子胡与笛子等。1928年在厦门集美师范学校艺术科毕业后,任过小学教员。1932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主修作曲,与吕骥、贺绿汀等师承黄自。1935年-1949年,先后在集美高中艺术科、龙溪中学、南靖师范学校、龙岩师范艺术科、国光中学、国立福建音专等校任音乐教师、讲师、副教授。解放后1952年起历任福州大学艺术系音乐组组长、福建师范学院(师大前身)音乐专修科主任、福建师大艺术系副系主任等职,直至1983年退休。

曾雨音原名曾毓英,笔名曾浪舟、乐兵。15岁那年离开边远山村的涂潭,到厦门考入集美师范学校艺术科学习,从此走上了他一生为音乐教育事业而献身的道路。毕业后历任同安、海澄、鼓浪屿等地小学教员,教过国文、历史、美术与音乐。为了提高自己的音乐学术水平,他于1932年秋到上海,考进当时全国著名的上海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作曲班,这为他后来从事高等院校的音乐理论教学和新中国福建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19351月因经济拮据无法再继续深造,便回到福建,任集美中学、龙溪中学、南安国光中学等校的音乐教师。当时的中学音乐课只教唱歌,他却增加了声乐训练、乐理、视唱和音乐欣赏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且与课外音乐实践相结合,提高了中学音乐教学的水平,培养出一些艺术人才,如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就是在集美中学读书时,受曾雨音老师的音乐教学影响,提高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其成为大画家充实了基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永玉先生仍不忘自己的老师。四十年后当他探访曾雨音老师在师大“意园”教授楼的住居时,因传言所误未能晤面,为此他特别画了一张荷花图,并题话为“雨音图”,从北京遥寄来福州,表示对自己老师的尊敬和谢意。

19442月至194510月,曾雨音老师应萧而化校长之聘,到国立福建音专任音乐理论教师,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等职,讲授《和声学》、《音乐欣赏》等课程。如我国音乐评论家杨民望就受教于曾老师门下。当杨民望在19865月病逝后,他的《世界名曲欣赏》第四辑尚未完成,曾雨音老师十分关心学生这部著作,还特致函给杨的妻子丰陈宝(丰子凯女儿),鼓励能如期完成出版,足见曾雨音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的心境。

1952年秋他奉调福州大学艺术系任副教授、音乐组组长(今师大音乐学院),此时音乐教学上可谓一切“白手起家”,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等等,都由曾雨音老师一人一手建立起来。音专的第一届学生都看到,每日的晚餐后,曾老师就从家里来到学校的音乐红砖小楼上,准备修订教学计划及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并编写乐理、和声、作曲等各学科的教材讲义,整整一年每夜如此,学生们无不为之感动,并且盛赞曾老师的一丝不苟的办学精神。从福建师范学院直至后来的福建师范大学的音乐教学上,能有完整的一套教学程序与教材建设,与曾雨音老师的心血是分不开的。这些事迹在第一届音乐专业的学生记忆里是极为深刻的,同时他们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福建音乐教育的基础,是曾雨音老师打下的第一个基石。

曾雨音老师治学极为严谨,他提出要教师创造条件适应中央教育部的教育计划,不能把教学计划打折扣降低水准以迁就我们的教师状况。所以将校友郭祖荣从山东调回,开设“民族民间音乐与中外音乐作品评介”的音乐欣赏课。1960年当中央提出师范大学的教学要“居高临下”的要求时,他立即主持在音乐专业中除开设作曲主科外,再开设了钢琴、声乐与管弦乐等主科课程。所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音乐专业中的作曲专业与声乐专业的水平,在华东地区各师范院校中,是较突出的且具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些都与曾雨音老师的办学方针分不开的。

在他三十多年担任艺术系副主任,分管音乐专业工作中,为福建省培养了大批的音乐教育人才,尤其师大音乐系的许多音乐骨干,都出于他的门下(现多已退休);在音乐理论作曲专业方面,目前仍活跃于全国与全省乐坛的(以培养年代先后)有郭祖荣、王耀华,以及担任全省各地市音协主席的有郑公重、郑发祥、袁荣昌、郭建丰等,可谓桃李满八闽。

曾雨音老师从19329月到上海求学开始,就追求进步,他曾在上海法租界辣菲德路住处,掩护地下党员胡一川与姚馥脱险。他曾热心地帮助电影艺术家著名导演汤晓丹(中共党员)学习音乐,为汤晓丹以后从事电影艺术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创办的“新音乐社”,是在周总理直接关心下由他的秘书张颖同志领导的,并由音乐理论家赵风、李凌直接联系国统区音乐届的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亡音乐活动,福建是由曾雨音老师直接与李凌联系,成为“新音乐社”在福建的负责人,他在福建联系音乐界人士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一直延续至解放战争期间。曾雨音老师还积极创作反映现实斗争的进步歌曲和开展群众性教歌的活动。如194010月当时在安溪的集美中学完整地演出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这作品在福建的首演。他配合革命斗争所创作的歌曲作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19387月创作的《厦门青年战地服务团团歌》(中共领导下的组织),在闽南一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不但写歌,还到抗战青年团、群众歌咏团等团体教唱进步歌曲与传授音乐知识,以及撰写文章号召战斗。还支持“新音乐社”的刊物《新音乐月刊》的发行;并接受李凌所托为之编写《钢琴名曲“古风舞曲”》,且筹资在新音乐研究社出版(19443月)。还接受《星光日报》记者胡一川建议,为新音乐运动撰写了《1936年全国乐坛一瞥》,对当时抗日音乐工作进行回顾,以实际行动支持了革命宣传,至今这篇文章仍是抗战初期全国新音乐运动的珍贵资料。他还创作有《同胞们奋起》(《乐风》111-12期合刊,194112月重庆版)。尤其歌曲《田家苦》,其歌词写于1935年,刊于《星光日报》副刊上,到1937年谱上乐谱,发表于《音乐教育月刊》第五卷第五期上(解放后收入《中国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这首歌是曾老师对当时下层民众穷苦凄惨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平等的揭露。此外还创作了儿歌《大娃娃》、《打锣鼓》在香港新音乐社上发表。他除了创作大量的进步歌曲外,还充分利用报刊发表文章,为新音乐运动不遗余力。先后在《安溪新报》等刊物发表《论音乐下乡》(1942年)、《作曲途径和学习态度》(1942年)等文章。并在该报开辟了福建最早的音乐副刊——《小播音台》,宣传新音乐。

1944年曾雨音老师应音乐教育家缪天瑞之聘,在国立福建音专任副教授,讲授《和声学》、《音乐欣赏》、《西洋音乐史》等课程,还撰文《曲真和众》(1944530日永安版《中央日报》副刊109号),阐明“音乐作品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反映大众意志和愿望,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同年夏天音专发生搜捕进步学生事件,学生许文莘被拘,此时梁龙光执掌校政,因曾老师与许文莘过往甚密,梁龙光以“上方怀疑你是共党分子”为借口,要曾老师“立功‘赎罪’,出任教务主任”,以此达到赶走进步思想的缪天瑞教授,但被曾老师婉言谢绝了,表现出革命知识分子的正义感。

新中国成立后,曾雨音老师的音乐创作如沐浴春风般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土改时他深入农村生活,创作了大型歌剧《太阳出来红满山》,其终曲《庆祝土改大胜利》被刊于《人民音乐》第二卷第三期上,产生了全国影响。接着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新作品问世,如《晨唱歌》、《送粮小唱》、《我们站在光荣岗位上》、《彻底清算暗藏的敌人》、《建国家为人民》、《技术革命红旗飘》、《归来曲》、《打纸老虎》、《露水哪有汗水多》等,都紧密地贴近生活,反映生活,鼓舞人民。甚至到了晚年还为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谱写了合唱曲,另一首歌唱祖国繁荣昌盛的《看你一眼就心醉》等获福建征歌奖。纵观他的创作是饱含着爱国爱人民之情的,在这方面曾老师是福建省音乐创作中,显得最突出的一位。

由于曾雨音老师为福建音乐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所以自1953年起,他的社会职务工作十分繁忙,这也是党和人民给予他应有的荣誉。如连任福建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委员,及省文联常务理事。1960年出席全国第三次文学艺术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音协理事;1962年至1965年任省音协副主席;1979年又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当选为中国音协常务理事;1980年当选省文联委员、省音协主席。1980年被聘为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委员,1985年又被选为中国音协教育委员会委员。退休后还被聘为省音协名誉主席、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省教育研究会顾问等职。

曾雨音老师为人极谦虚绝不张扬自己,故他所做的事情与成果少为人知。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应是为福建解放后的音乐教育事业“铺砖添瓦”,尤其是至今福建师大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学与师资结构上,都是在曾雨音老师当时打下的基础之上延续下来的,但今人还不知晓,事实上他是福建音乐教育事业的奠基者,这点我们应该从历史观上去认识他。

 

上一条:蔡继琨 下一条:谢嘉幸

关闭

Copyright ? 2010  63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书记信箱wangkj@jmu.edu.cn  院长信箱:zangyibing@jmu.edu.cn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印斗路21号,邮政编码:361021,Tel:0592-618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