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下午,在63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音乐厅举办《南音与我的音乐创作》讲座。主讲人吴少雄老师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音协副主席、原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作曲。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讲座由音乐学院副院长胡志立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吴少雄老师结合自身创作的优秀作品分析了创作的六个部分,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用南音进行音乐创作以及一些创作经验。
一、南音素材的选取使用
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吴少雄老师,从小的听觉记忆就是南音,南音是他音乐的母语。语言对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使他的创作涉及大量的闽南文化题材,因此,在他大量的音乐创作中都有南音的影子。南音给了他精神深处的滋养,影响着他的音乐创作。以南音古曲《因送哥嫂》为例,分析了南音“依字行腔”的特点和创作手法。以观看舞剧《惠安女人》和作品《海峡之月》做赏析,向大家讲解了他在创作中对南音素材的选取使用,以及如何根据音乐内涵的需要对原始素材进行深挖与改造。
二、腔音列(微旋律)泛调性、泛调式的连缀表达
人们习惯用自己语言、语法及思维方式认知事物、感知事物,表达思想情感。在哲学领域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样可以认知事物。南音是千年古乐,原创时代并无西方调式音阶的理论与创作手法,南音有其自身独特的创作手法,在南音演奏中感性行腔的基本单位是腔音列。他指出南音的声腔是许多窄腔体(五度以内)腔音列的连缀。以创作的歌曲《醉花阴·重阳》为例子分析了南音腔音列思维的多调式连缀创作手法,叙述如何结合南音的腔音列特点来进行多调式、多调性、泛调式、泛调性的创作。
三、多重宫角环绕的移位与全音阶
多重宫角环绕是南音最具有特色的核心语言,多重宫角环绕的移位形成了全音阶。以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牧神午后》和老师以南音为材料表现的东方月亮《乡月三阙》为例,说明了全音列的使用在中西方音乐作品中的差异,通过解析作品《乡月三阙》的创意诉求、文化背景、审美追求、地域特点,分析了该作品在旋法、调性、和声、节奏、复调五个方面对传统南音素材所进行的提炼与创新。
四、主导主题与十二音序列
以作品交响随想诗《刺桐城》为例,分析了如何运用主导主题和十二音序列并融汇南音进行交响乐的创作。在创作该作品时,他利用地方特色的南音素材,吸取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和德国勋伯格的思想,用十二音序列创作出具有南音风格的主题,凸显出浓郁的南音特色与中国风格,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有机融合。
五、核心语言的繁衍、裂变与展开
以作品《海峡之脉》为例,分析了如何在作品中将核心音列进行繁衍、裂变与展开,从而更丰富的表现作品内涵。
六、意象主义、立体主义与《干支合乐论》的南音诠释
作品交响随想诗《意韵南音》在创作过程中,乐曲采用中国古典诗赋的散文结构,通过多种“南音”的行乐的不同内涵表达,传达千年古乐“南音”的文化精神。乐曲从南音的腔韵、曲韵入手,用南音鲜活的微旋律为音乐元素融入乐曲,把他自创的《干支合乐论》思想与创作手法融入其音乐创作中,探索创作中国古典音乐风格的交响乐曲。
讲座中,同学们领会到南音可以融合到各个领域,包括作曲、舞蹈、音乐等等,南音在不同领域的融合都会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现场气氛活跃,吴少雄老师十分耐心的和在场同学进行交流,为学生解答有关创作方面的困惑,将每个提问同学的问题进行分析,鼓励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大胆的进行创作,这样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吴少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在创作的磕磕绊绊中发现精髓,努力创作出精品音乐。吴少雄老师的讲座不仅让同学和老师更加了解南音,对南音与创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进了大家对音乐创作的理解,更是引发大家对民族音乐如何与创作相结合的思考,激励同学们的创作思想。
最后,胡志立教授做讲座总结:中国作曲家对南音研究的十分透彻,将南音传承的很好。泉州人称为“承传”,先继承,再传播。南音是唐朝的语言,音乐是唐朝一千多年传承的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本次讲座对南音、民族音乐的理解、研究,包括把南音运用到作曲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帮助。
胡志立教授 主持讲座
吴少雄老师